设计教育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作为德、智、体、美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小学艺术的基本艺术知识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艺术,学习绘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艺术教育中加入设计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使学生对艺术课堂的理解从理论层面向社会实践层面转变。
1. 培养设计意识的概念
设计是指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人体审美原则和应用原则的物体的活动过程。
艺术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加入设计师的思想情感、人文修养、时代背景等因素。
设计意识是指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惯性,即学生不再主观地看待物体本身,可以自发地从多个方面看待物体,独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重新创造设计行为或活动。
2. 设计教育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将设计教育融入艺术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现代设计充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同形式的设计主题使人们的生活与设计密不可分,对优秀的设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在中国,大多数大学都开设了专业设计课程,而大学的设计专业不仅应该是考试导向教育的结果,而且应该是真正具有设计理念和创新意识的文学青年学习和交流的地方。随着社会的进步,设计教育不再仅仅是高年龄学生学习的内容。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联系部分,也应加强课堂上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
纵观中西学生的教育状况,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基础艺术教学的一部分,也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谓“科教兴国”,“青少年强则中国强”。在许多欧美国家,设计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设计师,比如街头涂鸦、广场音乐艺术家、自由画家等。在西方国家,许多普通学生的即兴创作水平高于中国专业院校,这些都源于西方国家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设计意识的培养使得设计不再局限于一个专业、一个技能、一份工作,更多的是自身兴趣的发展和生活态度的提高。
设计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美丽,还有利于学生的美丽⒄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科之间的交叉教学,丰富的视野和积极的设计思维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