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学情境,增强估算意识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创造教学情境,增强估算意识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许多计算都可以通过计算器来解决,真正反映了一个人的数学质量,往往反映在估计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估计培训,适当创造一些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
1. 创造生活情境,体验估算的乐趣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师要善于把握常见熟悉的生活主题,结合教学实践,创造生活场景,增强学生体验估计的乐趣,充分感受估计的价值和作用,增强估计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例如,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应该有意地创造一些情况:(1)比身高高。让学生知道身高的一般差距,他们比后排的小明矮,比前排的小芳高,比老师矮得多。(2)比年龄: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的年龄,以便比较大小,他们会知道7-9小,比6大;(3)翻书找页码:要求快速翻到教科书的第25页,学生可以随意翻转。如果你翻到第17页,你需要多少。如果你翻到第29页,你需要翻回几页。
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到相关的估算题材,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进而明确估算价值。
2. 选择估算问题,体验估算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选择好的话题,提出好的问题,提出有估计价值的问题,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学习了二年级第一卷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例子后,笔者设计了买书用钱的练习。作者创造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想去新华书店买书,你认为一个强壮的孩子带65元就够了吗?”
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通过估计三本书的总价,然后与强强孩子身边的现金进行比较,他们发现强强孩子身边的钱不够买这三本书。然后,老师激励学生如何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钱不够的问题。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有人说他们向父亲要几元钱,有人说他们少买一本书;其他人说他们会给老板打折。这些买书的方法都来自生活。笔者特别表扬了第三种想法的学生。他的想法确实来自生活,真正体现了估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