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如何让小学体育课走出封闭模式?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小学是儿童身体发育的旺季,也是形成世界观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然而,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一直被边缘化,几乎只是为了应对差事:课堂上的散漫自由活动或教学大纲的一刀切的强化训练。众所周知,这两种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极端教学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甚至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严重偏离了“健全体魄、高尚道德情操、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初衷。鉴于此,笔者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分析了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和认知状况,探讨了如何让小学体育课走出封闭模式,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个性和活泼性:
 
一、结合认知规律分解动作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而体育往往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此外,体育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也许孩子们还没有看清楚,老师们已经完成了演示。这种体育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教学节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需要注意的细节或快节奏部分,要逐步讲解动作,这样才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迁移规律,降低运动技能的吸收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前滚”教学中,身体发育初期的小学生往往动作不协调,不小心可能会有危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迁移规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踢腿、团体、滚动,然后根据这三个动作的特点进行引导:踢腿,就是引导学生双手撑垫子,双腿用力跳跃,让大家充分体验前滚中的踢腿动作;团体就是让学生像不倒翁一样紧紧地握住身体,在垫子上摇晃,实现团体滚动练习;滚动就是让学生在团体的基础上体验踢腿后团体滚动的感觉。这样,复杂连贯的动作分解练习,原本枯燥的前滚教学变得有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通过表象训练刺激感官认知
 
顾名思义,“外表训练”就是用视听等直接感官刺激对学生的大脑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孩子在脑海中无意识地复习和充分训练自己的外表示范,最终形成有意识、有计划的大脑训练,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建立和完善动作概念,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和巩固知识,提高动作技能,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以学习篮球知识为例。篮球是一种集娱乐、健身、竞技于一体的群体性对抗体育。其巧妙的战术和灵活的技巧一直是体育人不懈的追求。小学是接触篮球的初步阶段。由于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限制,孩子们可能不容易形成一些连贯的技能,比如三步篮球和定点射击,这可能会让孩子们在技能面前徘徊,甚至气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积极提高小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笔者提出了“好运动不求解”的表象训练理念,并没有给孩子们太多抽象的理论分数,而是将篮球动作的经典部分,如“三步篮、定点投篮”,制作成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感官刺激,首先形成条件反射的无意识运动惯性,让学生首先在大脑中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然后有计划、有意识地不断重现视频中的技术动作示范形象,最终将“意识动作”转化为理性技能。这样,学生的外表、思想和动作就可以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掌握三步篮和定点投篮的技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