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就是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核心因素。小学生对所有新事物都很好奇。虽然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但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低年级的汉语教学中,可以使用大量的学习工具卡或做一些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大脑思维和最终表达的能力。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有了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独立学习的驱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种充满兴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启迪、感染和激励,从而积极学习。教师应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尊重学生的个性;照顾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与自己交流,从而喜欢自己的汉语教学。
 
二、注意预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预习,用预习来测试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积极探索知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更是为了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热情和意识,把“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
 
教师在指导预习时,要求学生阅读课文,阅读课文,画出生词,借助工具书解决,根据课后练习仔细阅读课文,阅读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不能理解问题,以便在课堂上仔细听,彻底理解,使学生不仅养成预习习惯,而且提高自学能力。
 
三、教学方法
 
“教人钓鱼,只有一顿饭;教人钓鱼,终身受益无穷。”老师不是给学生金子,而是给学生一些石头变成金子的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阅读教学中的自学方法,以实现大量的阅读,达到学习方法转移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读、二画、三思、四讨论”的四步自学方法。阅读,正确流利,从有声阅读逐渐过渡到无声阅读;划,学生阅读,标记自然段落,划出新单词,标记困难的单词和句子;思考,围绕主题和课后思考问题,联系参考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小组讨论,交流阅读经验,评价和质疑文本内容。
 
四、循序渐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指导”―扶―“发布”三阶段指导程序,逐步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指导”是指教师根据教科书,明确知识,教学方法,揭示规则。“帮助”是指教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提出自学思维大纲,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现有的学习方法,然后师生共同讨论,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放”是指教师首先安排自学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和进度,让学生理解内容,体验情感,解决问题。自学后,全班沟通,学生质疑,师生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样安排自学程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活跃课堂气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指导、帮助、放学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结合,合理使用,使自主学习真正实施。
 
5、加强实践
 
学习实践活动是增强理解和加深记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练习。学生对自学方法的掌握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和巩固。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自学方法的培训。
 
(1)科学安排,合理培训
 
首先,要适度。教师应根据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培训数量。大量运动的重复训练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造成叛逆心理。其次,要适度。无论教师安排哪种自学方法来训练学生,都不应该太容易或太难。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层次,难度要适中。学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新的成功。
 
(2)形式多样,训练灵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有计划地实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比如说前练、说中练、说后练、综合练等。练习的形式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3)课内外结合,综合训练
 
要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仅仅依靠课堂训练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继续延伸到课外,并将课堂上获得的自学技能应用到课外汉语学习的实践中。例如,开展课外阅读、讲故事、做手写报纸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实践―再学习―在再实践的循环中,提高语文自学能力。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