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中小学生对多声音乐的审美习惯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小学生对多声音乐的审美习惯
 
如今,多声音乐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方古典音乐、中西现代音乐和伴奏流行音乐几乎都是由多声部分组成的。可以看出,多声音乐在中国已经明显普及,但中国观众对其欣赏水平并不乐观。在欣赏多声音乐时,大多数听众只是听旋律音乐,而构成这些音乐的其他重要音乐部分及其音乐表演元素被严重忽视,只留在听众的潜意识里。这使得人们无法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整体所表达的情感,甚至可能偏离审美体验。面对交响乐,经常能听到很多非专业的音乐人说听不懂,不会欣赏。可见,在多声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中国人在欣赏多声音乐时保持横向单旋律线条的听觉习惯是不合适的。根本原因是,自古以来,除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外,大多数传统音乐都以简单的旋律为主。追求横向线条美始终是中国音乐的文化传统,不同于西方音乐追求纵向、多声织体的音乐思维。
 
除了中国文化根源的决定因素外,作者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原因:具体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堂,从教师多声音乐教学也可以发现为什么今天多声音乐如此流行,中国人民仍然没有形成多声音听觉习惯。在我国中小学现行音乐教材中,多声音乐教学内容匮乏,更谈不上形成系统的多声音内容体系。而且,在中小学音乐课上欣赏多声部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只教歌曲的旋律声部,而忽略了让学生感受和尝试唱其他声部的教学环节。虽然这是一部多声音乐作品,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对多声音乐表达元素的欣赏,失去了多声音欣赏教学的价值,使学生无法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课堂上学到的多声音乐内容。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多声音乐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欣赏多声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教育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以中小学生为出发点,从娃娃做起,才能更好地提高未来中国人对多声音乐的欣赏水平。
 
综上所述,多声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为了让中国中小学生乃至中国人民普遍感受和欣赏多声音乐的美,笔者认为应该利用校本课程的良好平台,挖掘出大量优秀的多声部作品作为课程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声部教学。提高中小学生多声部听觉意识,加深中小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欣赏。教师还应努力提高多声部门的专业理论,加强多声部门的教学技能,努力让学生“理解多声部门的音乐”,学会如何欣赏多声部门的音乐,从而真正感受到多声部门音乐的美。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