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过去,思想品德课常常给人这样的感觉――深刻而空洞,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面对这样一门抽象的课程,他们自然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让他们觉得可有可无。小学生需要比中学生更生动的课堂。当思想道德课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时,学生们就明白了教科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他们为什么不喜欢这门课呢?
 
这就要求教师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让课堂从生活中回归生活。教给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是书面的、硬的,而是一种能够活跃在生活中的理论。
 
那么,教师如何做好生活教学,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达到思想道德教学的目的呢?我将在下面讨论它。
 
一、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教育来自生活,没有生活的教育将失去其意义。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还认为,教育是为了生活。也就是说,教育不仅来自生活,而且也来自生活。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思想道德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指导。教师在学习教科书知识时,也要走出教室,进入生活,关心人类社会,关心自然。杜威指出:没有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目标,也没有目的。学校不仅应该让学生在书中学习,而且还应该在中学学习。例如,在教授“保护环境,关注人类”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小家庭作业,让学生更加关注周围的事情,课后做一个小调查,问周围的人――可以是家人、朋友或老师,关于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
 
二、利用生活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生活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们的理解都来自于活动。孩子们会对来自自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因此,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课堂,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思想道德课程的教育目的。
 
吕叔祥先生指出:“一个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活着讲课。生活就是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后将这种热情转移到整个教学项目中。”生活教学是一种可以取得这样效果的教学。教师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带入课堂,为课程增添丰富多彩的色彩,引导学生在生动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那么,为什么不让教学生活化呢?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