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注重综合性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一、注重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注重综合性,倡导以唱歌、表演、身体动作、舞蹈为一体的音乐教育。小学生一般在6-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活跃。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注意情境创造和实际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艺术理念,被音乐感染,准确捕捉音乐形象。情景创作应选择能引起孩子好奇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如以美丽的故事引入情境,以丰富的画面再现情境,以动态的课件进入情境,以生动的表演体验情境;其次,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综合指导下,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移动手、脚和大脑。例如,人民教育版一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大鼓小鼓》最初是为了让学生听生活中的声音。但在教唱这首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加动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来演奏大鼓,或者让男生演奏大鼓,女生演奏小鼓。此外,一些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让学生移动手、脚、大脑,参与课堂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知识,但也锻炼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手脚协调能力、勇气等。
二、注重人性
(1)导入主题
老师:今天老师会继续带你去童话世界旅行,那么我们今天认识的英雄是谁呢?让我们先听一段音乐(再放一遍音乐)
老师:听完音乐后,谁能告诉我们这首歌讲了什么样的童话。然后你用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来命名这个故事。
生:……
(2)教学过程
让同学们拿出手,边拍手边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老师用钢琴演奏节奏。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进行语气和表演。
老师演奏旋律,让学生根据理解,为每个角色选择能代表其形象特征的音色。
学生基本熟悉旋律和歌词,合唱歌曲。
安排课本剧,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安排,自己制作道具。
在上述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听音乐讲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命名故事,根据理解角色阅读歌词,为角色选择音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地位,也非常符合奥尔夫人本主义的概念。
三、注意即兴性和原本性
“奥尔夫教育理念的本质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使他们不受程式化教育的破坏。即兴创作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来自灵魂的本能反应,两者都强调孩子的天性。本质需要自然来表达,即兴创作需要自然来创造。”如何将这两个概念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上?如果你一唱歌就摇头,僵硬,那就是矫揉造作和勉强。如果你过分强调动作的整洁性和统一性,无论音乐给你的个人感受如何,都是机械的,没有个性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给学生固定的答案和示范,否则会束缚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比如在教《大鹿》的过程中,老师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固定的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给出正确的答案。
(1)注重本土化
奥尔夫的本土化概念是指在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音乐教育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奥尔夫主张结合民族语言(甚至地区方言)的音调,强调以当地童谣和民歌为基础。首先,这一理念在人民教育版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基本实现。例如,在人民教育版教材中,小学四年级第一卷的《东海渔歌》和第二卷的《江南绿水》和五年级第一卷的《西方风情》与第二卷的《北方之声》相对应,分别介绍了东海、江南水乡、西北地形、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在这些课程的设计中,教师要更加突出本土化的理念,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还要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的壮丽,培养爱国情怀;其次,除了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适合本民族和地区小学生的童谣和民歌,阅读和欣赏,训练节奏,增强音乐感;第三,教师在使用器乐辅助教学时,可以使用我国独特的乐器,既能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又能让学生了解和了解我们自己的乐器,从而进一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我们将奥尔夫的先进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上,将使小学音乐教育更有意义,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