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尤其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与伦比的优势――凭借小学语文教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秀品德的影响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
1.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是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不足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生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小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小学不重视小学生德育,不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明、不足,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础不够扎实,思想认识不重视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德育功能,才能有效解决。
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丰富小学德育手段的必要条件。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总体规划中指出,小学德育内容是:热爱学习、决心成才教育、孝道、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基本原则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热爱劳动和环境教育、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和安全教育。
2.以单元为导向,制定德育渗透点
在学校教育中,学科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平台,也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汉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以载道”、“道育人”。汉语是一门母语学科。一个国家的语言承载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传承着祖国灿烂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底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智育与德育的紧密结合,也是语文课堂追求的永恒主题。要进行合理的德育渗透,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语文教材在单元的安排上有自己的规律,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精心安排课文、综合学习、阅读链接等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把握单位的核心内容,即单位的文化主题,从而确定单位的情感目标和德育渗透的重点。例如,三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是一组以科普、科幻小说、科学精神和人物质量为内容的文本,“自然语言”、《植物的“情感”旨在揭示自然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表达了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业研究》是对学生的研究和发现意识。编者按照这组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发现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要理解安排的意图,就要明确本单位德育与智育的契合点,即培养科学意识、兴趣、科学态度和精神。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单位主题为导向,制定德育渗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