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知识增长点,培养合理推理能力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前言中强调:“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合理推理是从现有的事实出发,通过总结和类比来推断一些结果。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数学活动中常用的合理推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定义、公理、定理和确定的数学规则。如何培养他们的合理推理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一些实践经验。
首先,确定知识增长点,培养合理推理能力
加减10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因此,让学生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了解算理,掌握算法,我在新课开始前设计了以下内容:
1.口算:
5+4=() 6+3=() 7+2=() 5+4() = 2+7() =()。
2.说一说:
40里面有()个十;
30里面有()个十;
80里面有()个十;
4个十是();
7个十是()。
这两个知识点都是学生所学到的。尤其是10以内的加减法,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放在这里似乎有点多余。但正是这个知识点,以及前一节课刚学到的“几十个”,是学生今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关键点。只要他们理解了两个知识点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就能成功掌握今天要学习的“十加减十”的算理和方法。为了让学生将10加减10加的计算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在30+20的教学例题中,我让他们先观察情景图,然后安排学生用棍子摆动,拨动标盘,让学生独立探索或与同桌讨论算法。通过操作和观察,他们会发现几十个加减几十个。用小棒摆可以看作是几捆小棒加减几捆小棒。用标盘拨珠子可以看作是十位数上几颗珠子加减的简单计算。慢慢地,他们会得到几十个加减几十个的计算,可以看作是几十个加减几十个。更简单地说,他们可以在几个加减的数字后面加一个0。也许学生不能表达这个简单的推理过程,但通过这些步骤,学生可以理解这些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
二是找准知识延伸点,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教书本知识,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和扩展,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科书中的许多开放问题是课堂知识的扩展和扩展,是培养学生合理推理能力的好材料。
例如,在教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后,在练习中安排了以下练习: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发现同时有三个公式,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则写几个公式。学生的正确率仍然很高:99-45=54;99-54=45;99-63=36..但当被问及这样写的原因时,不少学生认为:减数为99,减数十位为1、2、3,那么接下来肯定是4、5、6...减数个位8、7、6、接下来肯定是5、4、3...差的写法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学生却不愿意深入。为此,在后来的教学中,我首先展示了99-18=81,让他们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其他两个问题的干扰,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从99减去了一个两位数。差的个位数和十位数正好与减数和十位数相反,而减数和差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加起来正好是9。然后出示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这个算式的内在规律。然后写下来,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规律本身,还有规律是如何形成的。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类问题的规律,我还让学生猜测减数是88、77...的情况。经过计算,发现该规律可应用于任何减数十位相同的两位数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通过自己的猜测和验证,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合理的推理能力。
随着他们的学习和实践,小学生的推理能力逐渐发展和提高。我们应该从他们接触数学开始,努力培养他们合理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