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找出知识衔接点,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找出知识衔接点,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合情推理中,还有一种人们经常使用的推理方法,那就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基于两种(或两种)事物或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或相同性,在其他方面也有相似性或相同性。这种推理通常被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过程一般包括“观察、比较、比较”――联想、类推――猜测三个环节。类比推理广泛应用于计算教学中。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中,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9加几,第二段8、第三段67加几,第三段教学6、5、4、3、2加几。在教学9中,虽然教材激励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探索算法,允许学生使用他们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但在教学中,我仍然使用直观的重点来解释“十方法”,让学生在初步理解和掌握“十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打滑:想要大数字,分成小数字,聚成十,加上余数。比如在做9+3的时候,让学生快速说:见9想1,将3分为1和2,9和1凑成10,10加2得12。虽然这种说法不是很科学,但对学生掌握“凑十法”很有帮助。教学第二段8、7加几时,我只需要找到“9加几”和“8加几”、7加几“衔接点“凑十法”,让学生回忆起“凑十法”的主要步骤和思维过程。通过类比推理,很多学生可以主动将“凑十法”迁移到8、7加几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教学中“8”、7加几的时候,我没有按照书中的要求,先用棍子摆一摆,然后说算法,而是让学生直接从9加几的“凑十法”中推导出8、7加几个“凑十法”,然后用小棒摆放,验证刚才的计算方法,再次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再比如教《圆柱体积》的时候,我拿出两个圆柱体,一个高一点长,一个底面积大一点,两者体积相差不大。
 
老师:这两个圆柱体的体积,哪个比较大?
 
生1:第一个比较大,因为它比较高。
 
生2:第二个比较大,因为它比较厚。
 
生3:他们都在猜测。我认为无法准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老师: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4:将两个圆柱体浸泡在同一个水杯中,哪个水面更高,哪个圆柱体更大。
 
老师:这个方法很好。如果你想准确地知道哪个圆柱体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5:如果学会计算圆柱体积就可以解决了。
 
老师:你觉得圆柱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6:与圆柱体的高度有关,高度增加,体积也会变大。
 
生7:与圆柱体底面积有关,底面积增加,体积也会增大。
 
老师:很好!大胆推测圆柱体的体积应如何计算?
 
生8:我猜用圆柱体的底面积乘高就能找出体积。
 
老师:你同意他的猜想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9:我们小组觉得有道理,因为之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也是底面积乘高。
 
老师:同学们很会猜测,但仅猜测是不够的,还要小心论证。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体,只露出一个底部):你看到了什么?
 
生:圆形。
 
老师:当我们寻找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会把它转换成什么图形?  生:是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来寻求的。
 
师(取出整个圆柱):如何找到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生10:这个圆柱体可以转换成我们已经要求体积的长方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创造了一个问题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猜测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如何计算圆柱体的大小。学生根据所学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作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类比猜测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最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将圆转化为近似矩形寻求面积的经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类比猜测,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