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广西瑶族地区的民族特色不仅体现在地方风俗习惯上,也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上。在民族地区教育中,中小学舞蹈教育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的基础教育,也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素质的责任。通过对中小学生的舞蹈教育,人们继承了民族文化。
 
1. 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
 
在广西瑶族分布的6个瑶族自治县和49个瑶族乡,民族舞蹈是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瑶族舞蹈与当地宗教密切相关,是宗教与舞蹈相结合的结果。例如,金秀瑶族自治县敖瑶的黄泥鼓舞、恭城瑶族自治县的长鼓舞、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香龙舞等,这些舞蹈已成为瑶族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内容。舞蹈伴随着节奏,使舞蹈场景逼真,体现了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天性。依托舞蹈教育,瑶族舞蹈得以顺利传承[1]在中小学舞蹈教育过程中,瑶族地区将最具宗教特色的舞蹈作为中小学舞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还为瑶族传统文化建立了瑶族博物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统战基地,成立了“艺术团”,吸引中小学师生参加艺术团,接受专业的瑶族舞蹈培训。
 
瑶族舞蹈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产,是深化对瑶族文化认识的有效途径。要保持瑶族舞蹈文化,就必须充分发挥舞蹈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舞蹈的价值。目前,在瑶族聚居地,一些中小学已经开始保护瑶族舞蹈文化,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2]他们不仅将瑶族舞蹈引入校园,还将瑶族传统节日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2. 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特色发展战略
 
2.1 深入挖掘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中的舞蹈文化,开发校本教材
 
瑶族民族舞蹈的每个分支都有不同的风格。在广西瑶族地区的中小学舞蹈教育中,注重舞蹈文化的挖掘,就是让中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各分支机构的舞蹈风格、舞蹈背景和文化内涵,从民族情感的角度学习舞蹈。在瑶族民族舞蹈中,长鼓舞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中,要提炼长鼓舞的舞蹈元素,分解为舞蹈动作,教中小学生长鼓舞的典型舞蹈动作。瑶族长鼓舞的典型节奏有屈弹节奏、矮弹节奏、扭弹节奏三种。对于舞蹈节奏的教学,首先要让中小学生了解相关的舞蹈文化内涵,然后实施舞蹈教学,让中小学生在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舞蹈。当学生掌握每一个舞蹈动作时,舞蹈教师可以进行系统的长期鼓励训练。[3]由于中小学生在舞蹈动作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可以通过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在长期系统学习中引导自己的舞蹈动作,使标准的舞蹈动作连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从浅到深的舞蹈学习,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舞蹈动作。以布努瑶和白裤瑶的舞蹈为例,将这两个瑶族分支机构的舞蹈纳入中小学舞蹈教育,让中小学了解这两个瑶族分支机构的生活状态,让学习舞蹈的中小学生了解这些舞蹈动作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演变而来的,从而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力,从主观角度学习舞蹈动作。布努瑶人住在山里,他们的生活很艰难,“蹲颤”类似于他们登山时的动作。白裤瑶的舞蹈动作“勒则格拉”表现出猴子般的佝偻病姿势,这是白裤瑶人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动作。这两个瑶族支系的代表性舞蹈动作都是低重心跳跃和旋转。中小学生在学习这些舞蹈动作时,如果不了解舞蹈动作的背景,就会使舞蹈动作难以准确到位。这就要求瑶族舞蹈教师把握瑶族舞蹈的共性,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这些个性动作的准确性,使中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瑶族舞蹈的要领,将舞蹈文化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形成可操作、有趣的校本教材。
 
2.2 注重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中的舞蹈动作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瑶族舞蹈更随意,各种舞蹈动作都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特征。随着瑶族舞蹈的系统化,舞蹈动作已经标准化,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瑶族舞蹈的审美变化。
 
对中小学生进行瑶族舞蹈教学,要保留瑶族的民族属性。例如,瑶族长对鼓舞的评价是“打得越短,花样越多,敲鼓的技术就越高”。长时间鼓励表演时,重心越短,可以弯曲腿部或蹲着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包括跳跃、玩花鼓和扭曲身体。四肢的动作也可以相应地改变,表明技术越高。现代瑶族舞蹈在保留瑶族舞蹈原生态的基础上,也注入了时代元素,使瑶族舞蹈成为民族舞蹈作品的二次创作。比如《白裤子黑哥》《瑶香火龙》等剧目可以作为中小学舞蹈教学的参考剧,使瑶族民族舞蹈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在中小学生舞蹈教学中,要牢牢把握广西瑶族舞蹈教育的特点,不断挖掘舞蹈元素,根据舞蹈需要创作舞蹈动作。在具体表演中,舞蹈动作在空间上的变化受到限制。关于瑶族舞蹈的空间变化情况,常见的瑶族舞蹈动作,如拜四方、走十字路口或刚步,在舞蹈动作中需要空间流动。但是,无论舞蹈动作如何变化,都会形成矩形或圆形。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要实现舞蹈教学的特色发展,必须根据时代的审美需要,保持瑶族舞蹈的原始生态,适当改变舞蹈动作,使中小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了解瑶族舞蹈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瑶族舞蹈的创新主要是动作的创新,而瑶族舞蹈的原始生态则需要保留。比如在白裤瑶族的舞蹈动作中,有一个是甩跨动作,这个动作很难让中小学生表演到位。此时,舞蹈教师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让小学生了解舞蹈动作的起源。由于瑶族几代人生活在山里,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山外的文明并没有流入瑶族的居住地,瑶族的一些古老生活习俗得以保留。白裤瑶族女子穿着裙子,但在裙子下面却不穿衣服。如果需要大小便,就会跨步一扭,蹲下,长长的百褶裙就会在地上。在给中小学生讲这个故事时,中小学生会觉得白裤瑶族的古老生活习惯完全偏离了现代生活。中小学生了解舞蹈动作的原理后,会想象白裤瑶族女性方便时的样子,并按照这个动作跳舞,从而达到动作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将舞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跳出更好的作品。
 
综上所述,从舞蹈教育的角度来看,广西瑶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属于民族地区的教育,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遵循民族教育规律,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个性。要实现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特色发展,必须结合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实际情况,发展民族优势,不断创新。
 

上一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班级整体氛围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流程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