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级管理策略,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体现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校长必须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掌握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水平,建立良好的班级作风和学习作风,尊重小学生的主要地位,让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目前一些小学班主任没有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导致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班主任过于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班级的整体排名,忽视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班主任以班级管理为中心,小学生不能为班级建言献策;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缺乏理想思维,导致小学生在班级中感觉不到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班级管理艺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已成为小学班主任应该深思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班级管理经验,谈谈对班级管理艺术的理解。
1、创新班级管理策略,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和艺术,积极开展家长会,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实现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传统的班级管理通常效率低下,不人性化。新时期,小学班主任要改变传统观念,注重家长在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我会抓住每一次家长会的机会,在家长会上与家长深入沟通,讨论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普及。我成立了一个QQ群,家长与班主任沟通。家长可以在群里交流育儿经验,向班主任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提供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此外,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也要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榜样。他们应该在教学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鼓励小学生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事半功倍。
二、规范班级管理制度,约束学生日常行为
小学校长应制定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限制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实施标准化的班级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目标。校长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近期和长期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才能激发校长的工作热情,确保班级管理策略与整体教育策略相一致。由于传统考试导向教育的影响,校长忽视了对小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使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得不到教育和指导,形成了许多不良行为,对小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作为小学校长,要大胆创新班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倾听小学生的愿望,满足小学生的日常需要,促进小学生乐观自信地学习。同时,及时制止和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告诉小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例子,鼓励小学生以身作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