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生活化的本质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学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还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加强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然而,随着小学教学生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伪生活”问题逐渐凸显:部分教师使生活教学僵化,偏离了小学生活教学的本质。
小学教学生活化的本质
生活化是相对概念化的。教育生活化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世界,最终达到独立探索现实生活的目的。小学教学生活化具有以下特点:
1. 注意学生的日常生活
传统教学更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生活教学是找到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 关注学生的课堂现实生活
对于刚刚融入学校生活的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课堂的约束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重视课堂纪律及其特殊性,认为课堂应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但课堂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除了认知需求外,还有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在生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适当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
3. 关注学生未来可能的生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教学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不过分追求当前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指导方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