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计算方法和思想教学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四个操作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限制。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为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为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口算训练。
1.1 课前两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我让学生课前轮流做12道口算题,评为“口算明星”。因为学生的程度不同,题型也不同,而且因为题目是学生自己做的,所以学生做题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最后,用火车反馈。
1.2 利用“口算游戏”加强口算训练。三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提问,一个学生说得好,一个学生当裁判,用自己喜欢的统计方法统计比赛的结果。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学生乐于学习,热爱学习,还把游戏带到课外和同学一起做,带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
2.注重计算方法和思想教学
有些计算学习对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即使老师不教,大多数学生也会计算。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满足于学生的会计,还要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总结规律,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例如,在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教学中,102*24,从回顾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理过渡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大多数学生可以快速计算102*24,学生习惯性地写102,24写在102以下,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会,但如果老师不解释计算过程,突然写24,写102让学生列出垂直计算,学生开始犯错误,学生不真正理解计算真相。因此,计算课程不仅仅停留在计算能力上。让学生参与计算过程,不仅要计算,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计算,这是计算课程应该达到的真正目的。
3.培养认真审题、分析错题的习惯
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习惯,一眼就扫过要计算的题,匆匆做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或在计算中“走弯路”。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拿到计算题要做到“三看”,一是看清运算的数字,二是看清运算的符号,三是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加强对错误问题的分析和比较。要注意学生错误问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错误思想的根源。在日常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加强易出错问题的比较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4.理解算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韵味”
在计算教学中,有的老师让学生盲目背诵计算规则,认为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计算规则,就能达到熟练正确的计算。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更要注意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让他们在教学中理解算理;在直观演示中理解算理,在探索活动中深化算理。计算不仅要停留在对算理的理解上,还要和谐统一算理和算法。算理是算法所依赖的数学原理。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体验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算法的有效把握。
5.培养习惯,使数学学习有意识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应该从一点一点开始。首先,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问题,逐字逐句地多读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和彻底阅读。例如,在计算混合计算时,我们必须看到两个标记和三个想法。先看数字和符号,然后标出计算顺序,再考虑计算过程。其次,仔细计算的习惯。在计算中,使用公式,一步一步仔细计算,必须仔细准确,检查到位。计算完成后,仔细检查计算,不仅要用眼睛浏览,还要用笔计算。最后,仔细检查的习惯。复制的问题应与原问题核对,垂直数字和符号应与水平核对,水平结果应与垂直结果核对,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6.全方面扎实掌握计算知识
6.1 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在没有括号的公式中,如果有加减、乘除,应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应先计算括号,然后计算括号。只有掌握运算顺序,才能保证计算问题,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2 计算规则。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算理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和推敲计算过程,激励学生重新思考。规则和算理是计算的基础。正确的计算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心目中的算理要清晰,规则要记住,然后做四个计算题时,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6.3 认真审题,多思善想,准中求生。正确计算、合理方法、灵活的前提是认真审题。要让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认真校对抄写的题目,细化数字和符号,这样才好不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看能不能简算,怎么简算。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