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存在问题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来说,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教育质量有关。加强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目前,与内地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S省教育经费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教育经费监督机制不完善。加强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十分必要。
一、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存在问题
(1)总投资仍不足
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资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近年来,S省资金投入比例不断提高,教育资金不足问题大大改善。然而,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大陆和教育相比,资金的实际投资仍然不足。
首先,筹集资金的渠道非常单一。在正常资金拨款中,学校只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需要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学校来说,大量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或各行各业的捐赠。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政府应当保证中小学教育财政拨款的稳定增长,是否实施增长,是检验地方政府是否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收入不断增加,地方教育投入稳步增长。但就S省而言,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学校宿舍建设维护缺乏资金保障机制,学校容量需要扩大,农村教师需要稳定,边远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存在,使S省中小学教育面临着资金不足的严峻挑战。
二是S省经济落后,财政能力有限。调查显示,从S省预算投入来看,S省公共资金投入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但由于省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基础差,预算收入基数小,债务多,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二)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分布不均匀
要实现社会公平,首先要实现教育公平。目前,S省中小学资金分配差距较大,特别是城乡学校、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
首先,不同层次的学校分布不均。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S省中小学教育总投资达到600亿元,其中初中、小学占绝大多数,高中仅占10%左右。
在S省,中小学资金投资差距最大的是高中,这是城乡之间最明显的差距。在农村地区,许多高中的投资总是停滞不前,而县高中的投资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这使得城乡高中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经费的差距达到了2.34倍。
二是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按照国际惯例,中小学生个人和公共教育经费的比例应为60:40.据2007年至2016年统计,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个人支出占70%,公共支出仅占30%。这一结构比例明显不合适,需要进一步调整。
(三)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绩效低
在使用效率方面,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是很常见的。例如,有些学校的教室闲置,有些学校不珍惜教学设备,很容易造成教学设备的损坏。对于许多农村中小学来说,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校园面积非常狭窄,学校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无法保证,校舍建设非常落后,安全问题频繁,软硬件设施存在大量问题,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虽然有些学校安装了先进的网络设施,但没有合理利用甚至损坏这些先进的设施,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缺乏有效的预算制度。S省一些W学校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体系非常落后,在教育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划,教育资金预算不好,容易造成教育资金的浪费。一些中小学存在比较现象,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地方教育资金投入。由于中小学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地方教育投入。受历史等原因影响,S省各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这决定了S省各地教育资金投入差距也很大。从地区角度看,省会城市L获得的教育资源更充足,其他城市获得的教育资金相对较少,尤其是偏远地区获得的教育资源。调查显示,L市教育经费占全省教育经费的30%,教育经费分布明显不平衡。当然,这种现象也是由L市在S省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因此,平衡教育经费投入的根本途径是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落后地区教育经费的快速增长。
(2)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认识偏差
近年来,S省中小学教育投资逐年增加,教学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制定农村中小学人均成本定额标准,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学费,平衡城乡教育差距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S省投资13亿元,改善省中小学教学设施,对城乡中小学教育的平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认识偏差,各级政府首先关注重点中学,特别是城市重点大学,在教育体系中得到良好的教育资金支持,许多农村高中没有享受同样的教学资源,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马太效应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