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 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汉语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喜欢新事物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添加各种有趣的故事,引出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开展发散式思维活动。比如教授“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一文时,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展示和介绍黄鹤楼的几张图片,让学生对这个地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开始讲解。另一方面,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友情或离别),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体验文章中表达的感受。比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时,老师可以讲述自己或他人及其父亲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营造自由、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
中国传统教学的主要模式是教师讲课和学生听枯燥乏味的课堂。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热情,甚至有些学生会睡觉。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但是,如果没有准备好答案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学生被点名,会增加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压力,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完全,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2],往往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为课堂营造自由、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和动力。
3 举办语文学科相关竞赛活动,完善教学激励评价机制
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g,受到老师的称赞和鼓励。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语文活动和比赛,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不断自主学习。比如老师可以举办查字典的比赛,选择使用工具书最熟练的学生,鼓励学生在遇到自己不懂的知识时独立查阅相应的工具书进行学习[3]。还可以举办知识竞赛,选择掌握知识最全面的学生,鼓励学生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多学习其他语文知识,增加知识储备。通过这些竞赛和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意识,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自己擅长的知识领域和薄弱环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材施教。
4 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全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家长的全力配合。教师应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然后家长和教师需要合作和监督,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语文学科中,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的自主学习习惯包括查字典、查明不理解的知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定期阅读课外相关书籍、课堂上详细记录笔记、课堂上积极表达意见、记日记等习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