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1)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地位。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要网络宣传地位外,高校还应以开放的态度应对互联网挑战,即清华红网站旨在宣传邓小平理论网站,北京大学在线、北京大学新青年坚持正确的方向,可以反映时代精神、思想、教育和多样性,为大学生甚至大多数网民。
办好高校网站,一定要体现导向性原则。在四通八达的互动网络平台上,针对一些与大局、政治方向和稳定有关的敏感性问题,要有积极的声音,给与世界无关的学生政治引导。当然,这种积极的声音应该是合理的,不要生硬地说教,简单地贴上政治标签。
(2)要创造思想网站网络传播的鲜明特色,将可读性、服务性、权威性、指导性有机结合。高校网站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和服务性。另一方面,互联网求快求新的特点使得网络新闻缺乏权威性和指导性。高校办理思想网站,必须有机结合,管理好拳头产品,即:新闻快递、时事新闻、时代焦点、专家评论、时代论坛。反映网络的特点和水平。此外,高校网络还可以充分利用强项专业和优势专业的特点,向网络成员展示相关内容的深层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高校网站的文化内容,这也是高校网站区别于商业网站最明显的优势。,还要注意双向交流,界面友好。要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转变“双向交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校和教师可以在网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听取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一些意见和要求。
(3)高校应尽量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例如,学生工作信息的发布、党、共青团组织和学生社区活动都可以使用校园网络,学生社区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社区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和参与社区管理。还可以进行“网页设计”、“虚拟家庭”和其他活动,引导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并在互联网上唱出主题。其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站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开辟了德育教育的新途径。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具有超时空、快速的特点,安全方便,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心。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的超信息量和三维特点,突出积极指导的作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理解和处理问题。